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欢迎光临重庆众城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责任公司网站!

服务咨询热线: 023-67787823
联系方式

重庆众城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李经理
电 话:
023-67787823/67787822/67787821
公司网址:www.cqzcpg.com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龙溪街道红锦大道86号 中渝广场3号楼 21-办公4、21- 办公5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正文

泽平宏观: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评估

2019/5/29 18:45:23 次浏览 来源:http://www.cqzcpg.com   分类:公司新闻

导读

2014年9月到2016年2月,四组政策刺激组合拳开启中国房地产新一轮景气周期。2016年930以来,中央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中央统一指导,地方政府因城施策,房地产调控的力度加码,房价回归理性。

2018年9月以来,全国房价逐渐回归平稳,4季度商品住宅均价微涨0.06%,本轮地产小周期渐近尾声。当前,房地产是否回落到平稳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我们选取19个指标,从“价、量、信用”三个维度进行评估。

摘要

参照国际经验,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是否平稳健康发展,主要看:第一,房价是否稳定,用房价涨幅、房价收入比、租金回报率3个指标度量;第二,供求是否平衡,短期用4个层次的库存去化周期度量、长期用套户比度量。第三,居民和企业是否有信用风险,居民层面用住房贷款余额/GDP等6个指标度量,房企层面用真实负债率等5个指标度量。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1)价:房价涨幅趋稳,不存在全局性房价泡沫风险

全国房价趋稳。2016年“930”后,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先行停涨,2018年9月以来,全国房价逐渐回归平稳。一、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涨幅均连续四个月回落,上涨城市数占比从94.3%下滑至67.1%。

房价收入比处于安全区间。2000年以来,全国商品住宅均价年均增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10.6%,房价上涨幅度小于收入增长幅度,房价收入比整体呈下行趋势。2018年全国房价收入比7.3,相比2014年上升0.4,但处于历史最低25%分位。

租金回报率回升。2018年样本一、二线城市静态租金回报率分别上升0.1、0.2个百分点。

(2)量:库存有效去化,存量住房尚未过剩。

短期指标看,不存在房地产库存风险。全国层面,竣工未售库存、开工未售库存、含未开发土地的广义库存降至1.9、11.5、17.3个月,相比2014-2015年峰值下滑60.4%、57.6%、52.4%;城市层面,一、二、三四线取证未售库存为15.0、11.8、11.0个月,一线城市处于历史最高5%分位,主要源自强调控下销售较弱,但产业和基础设施支持下潜在需求强、风险可控;二线、三四线城市处于历史中值附近,相比2014年峰值下滑19.5%、69.8%,处于较健康水平。

长期指标看,尚无明显住房过剩。根据恒大研究院《中国住房存量:过剩还是短缺》测算,2017年城镇住宅套户比1.07,供求基本平衡。但住房质量不高的问题仍很突出,存量住房中商品房占比仅40.7%;1999年以前修建的住房占41.4%;设施不完备住房占比高,如25.8%的住房无独立抽水马桶,7.6%的住房无独立厨房。

(3)信用:居民、企业加杠杆放缓,信用风险可控。

居民层面,2018年居民住房贷款余额/GDP上升1.5个百分点,增速放缓2.1个百分点;居民住房贷款发放额/住房成交金额回落1.8个百分点。

我国居民债务风险相比国际均值不高。2018年,住房贷款余额/GDP为34.5%,低于发达国家50.9%的均值;住房贷款余额/可支配收入为59.0%,低于发达国家68.0%的均值。我国居民住房杠杆安全边际尚充足,商业个贷不良率维持在0.4%以内。

企业层面,截止2018年6月末,A+H股上市房企真实负债率为55.3%,较2017底小幅回落0.6个百分点;房企债务结构趋于合理,2018H1短长期有息债务比为45.1%,较2017年下降2.5个百分点;偿债能力明显增强,速动比率和现金短债比分别从2014年的46.5%、81.6%提升至2018H1的57.6%、112.3%。分梯队看,当前龙头房企杠杆水平最低、短期偿债能力最好且债务结构合理,发生风险可能性最小;小房企杠杆水平最高、短期偿债压力最大且高度依赖短期债务,财务稳健性最弱。

启示

调控成果来之不易,当前房地产市场已回归平稳运行轨道上。

但若将观察周期拉长,2014年930以来的本轮房价上涨幅度大,积累了一定风险,“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仍须放在突出位置。2014-2018年,本轮房价上涨幅度居世界第六;房价收入比上升,偏离了2009-2014连续5年的下行趋势;居民杠杆率提升速度历史最高,超过2000-2003、2008-2010两轮加速加杠杆期;部分小房企高度依赖短期债务,面临一定的流动性压力。

部分城市房价上涨累积风险未完全消化。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开始呈现“总量放缓,区域分化”的新阶段特征,不同城市风险水平差异明显。例如全国房价收入比虽处安全区间,但96个样本城市中,有10个城市房价收入比处于历史中值之上、16个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同能级均值20%。在风险积累基础上,如果房价再度反弹,会有演变成泡沫的可能。因此,因城施策,由地方政府根据自身情况调节,中央加强考核,是短期防风险的重要手段。

房地产市场面临增速换挡,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阶段切换后更需防范房地产风险。1998年起,中国房地产进入“大建设”阶段,城镇化大幅推进、经济高速增长,住宅新开工年复合增速16.8%。2013年,城镇住宅新开工峰值出现;2017年,城镇住宅套户比达到1.07,北京、深圳等5个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数稳定超过新房,进入存量房市场。各项指标均显示,我国房地产市场已基本告别短缺,将逐步切换至中高速、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经验表明,阶段切换后,住房市场风险滋生的概率将大幅提高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新发展阶段特征,避免寄希望于刺激房地产重归高增长轨道,注重提高住房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住房成套率、保持住房金融制度长期稳定。

要防止政策风格切换引发风险。宏观政策的实施有明显时滞,从发现问题到研究对策、确定政策、具体实施,最后到政策产生效果,都需要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形势已发生变化,政策往往产生相反的效果。房地产政策尤其如此。

当房地产市场高歌猛进之时,紧急踩刹车并不会立刻带来市场降温,“越调越涨”,严厉的政策在短期甚至能刺激购房欲望。随着调控政策的轮番出台,房地产市场逐渐降温,从“价涨量跌”,到“价平量稳”,如果政策持续加码,会进一步过度到“量价齐跌”,因此,房地产政策的节奏和力度尤为重要。

要防止政策信号加速市场下行。房地产市场下行,意味着抵押物价格下跌。由于中国直接融资体系不发达,信用创造严重依赖房地产,房价一旦进入下跌通道,经济将进入“债务-通缩”循环。

城镇化是吸纳房地产风险的最优途径。中国人口有四种迁移方向:从农村到县城、从县城到中小城市、从中小城市到省会城市、从大都市圈到大城市,四个流动方向,以及城镇化带来的住房消费升级,不断创造需求。应顺应人口流动趋势,调整区域及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土地供应等推进人地挂钩、供地与库存挂钩,减少空置风险。

风险提示:城市层面价格数据为中指院公布的一手住宅数据,不含二手房,对热点城市市场真实价格存在一定低估。

目录

正文

1 如何评估房地产市场是否平稳健康发展?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方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直是房地产政策的重要目标。如何评估房地产市场是否平稳健康发展?本文选取价、量、信用三个维度19个指标,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进行评估。

1.1 三个维度,19个指标

房地产市场是否平稳健康发展,主要看“价”、“量”、“信用”三个维度,即:(1)房价是否稳定、(2)供求是否平衡、(3)居民和企业是否有信用风险。

1.1.1 房价是否平稳?3个指标评估

房价是否平稳,用房价涨幅、房价收入比、租金回报率三个指标评估。

房价不平稳的典型案例是全球历次房价泡沫。在房价泡沫中,三个指标的规律是:

①房价连续上涨(泡沫破裂前十年,名义房价年均涨5-10%),临近峰值涨幅加快(泡沫破裂前三年,名义房价年均涨10%以上),后大幅下跌(连续下跌5-20年,累计跌幅30%-50%);

②房价收入比持续上升,远超历史均值(创15年以上新高),泡沫破裂后向历史均值回归;

③租金回报率持续下降,远低于历史均值(创15年以上新低),泡沫破裂后向历史均值回归。

以美国和日本为例,美国1996-2006年房价年均涨幅9.1%,2003-2006年加速至13.7%,2006年房价收入比创25年新高、租金回报率创36年新低,此后房价连续下跌5年、累计跌幅31.3%。日本1981-1991年房价年均涨幅6.4%,1988-1991年加速至11.2%,1991年房价收入比创16年新高、租金回报率创22年新低,此后房价连续下跌18年、累计跌幅45.8%。



1.1.2 供求是否平衡?5个指标评估

供求是否平衡,需区分短期和长期,短期关注新建商品房库存(随地产小周期波动),长期关注存量房面积(随市场发展累积)。短期用4个层次的去化周期度量,从狭义到广义依次是:①竣工未售库存、②已取证未售库存、③已开工未售库存、④含未开发土地的广义库存;长期用套户比度量。

(1)供给不足时的指标表现及影响

短期表现为:商品房库存处于历史低位,房价短期上涨压力大。例如2015-2016年一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对应2015年7月-2016年8月取证未售去化周期连续14个月小于10;长期表现为:存量住房短缺,房地产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房价长期上涨压力大。例如很多发达国家二战后面临房荒,在90年代以前,大多经历过房价长期、趋势性上涨阶段。

(2)供给过剩的指标表现及影响

短期表现为:商品房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房价下跌压力大。例如,2014年6月起,三四线城市去化周期连续14个月在20以上,对应三线城市商品住宅价格指数(70城)连续20个月环比下跌;长期表现为:存量住房供大于求,对应房地产市场已告别短缺、进入成熟阶段。此时容易产生两方面问题,一是高空置,例如日本,1988年套户比突破1.1,此后空置率连续上行,由1988年的9.4%上升至2013年的13.5%;二是此时如果房价过快上涨,易引发“危机”。全球主要房价泡沫引发金融、经济危机的案列,多发生在套户比大于1后。例如,美国2006年、日本1991年、香港1996年房价泡沫破裂,随后引发金融、经济危机,对应套户比分别为1.15、1.11、1.10。


1.1.3 是否有信用风险?11个指标评估

房地产市场的信用风险,源于行业的高杠杆属性,分为居民和企业两个层面。

居民信用风险,用4类6个指标度量。① 居民住房杠杆率,用住房贷款余额/GDP等2个指标度量;② 房贷偿还能力,用住房贷款余额/居民可支配收入等2个指标度量;③ 居民负债结构,用住房贷款余额/居民负债余额1个指标度量;④ 房贷质量,用住房贷款不良率1个指标度量。

居民信用风险水平与房价涨幅高度相关,例如日本1986-1991年房价累计上涨45.3%,居民杠杆率从54.7%上升至68.6%,是历史上升幅最大的五年;美国2001-2006年房价累计上涨61.7%,居民杠杆率从74.3%上升至96.4%,相当于1985-2001年16年的升幅。而房价大幅下跌常诱发居民信用违约,例如美国2009年住房按揭贷款坏账率高达10.9%。





房企信用风险,用3类5个指标度量,①企业杠杆水平,用真实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2个指标度量; ② 企业债务结构,用短期有息负债/长期有息负债1个指标度量;③ 企业偿债能力,用速动比率、现金短债比2个指标度量。

房企信用风险爆发前夕,指标表现为:杠杆水平迅速上升、债务结构恶化、偿债能力持续恶化。以2018年发生信用债违约的两家上市公司为例:Z公司18年3月违约,净负债率由17Q3的138.2%上升至18Q1的327.2%,现金短债比由16Q3的169.2%直线下行至18Q3的5.7%;Y公司对应指标走势相似。

1.1.4 三类指标表现和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的关系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房地产市场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高速增长阶段,为战后20-40年,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此阶段(1946年-新开工峰值年份)新开工年均增速分别达4.6%、6.6%、12.5%、6.1%;(2)提质降速阶段,70-90年代,发达国家普遍出现新开工峰值,如英国1972年、美国1972年、日本1973年、德国1994年,此后住房建设增速换挡,四国新开工增速降至-0.4%、0.1%、-1.0%、-2.1%(新开工峰值年份-2018年)。(3)成熟阶段,或称存量房阶段,二手房取代新房成为主要交易品种,如2017年美国、日本(首都圈)二手房交易占比分别达80.7%、58.7%。阶段演变背后的推力是经济增长、城镇化和人口年龄结构。


房地产告别第一发展阶段后,三类指标更易出现异常、引发危机。

在房地产发展第一阶段,住房短缺(套户比小于1)、经济增速较高、城镇化快速推进、20-50岁人口占比保持高位。此时:(1)房价上涨的风险可被高速增长的收入、充足的需求稀释;(2)不存在长期供给过剩;(3)居民、企业债务水平尚处于低位,信用风险较小。三类指标不易出现异常,即使出现也较易被化解。如日本1969-1974年,套户比小于1、城镇化率未超70%、20-50岁人口占比处于高位,房地产尚处于第一发展阶段。期间尽管名义房价年均上涨20%,1974年进入调整期,但房价仅下跌五年又重回上涨通道,房价下跌未引发严重的信用风险和经济、金融危机。

在房地产发展二、三阶段,住房短缺缓解(套户比大于1)、经济增速换挡、城镇化放缓、20-50岁人口占比下滑。此时:(1)房价上涨风险缺乏化解动力;(2)供给过剩风险初现;(3)居民/企业杠杆水平已处高位。三类指标均易出现异常,演变成“危机”。历史上由房地产风险引发危机主要案例:日本1986-1991年房地产泡沫、香港1991-1996年房地产泡沫、美国2001-2006年房地产泡沫,市场均处于第二、三发展阶段(对应套户比分别为1.11、1.10、1.15左右)。

重庆众城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责任公司
关注公众号 移动网站